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数码 >

兵马俑创新(兵马俑制作采用模块化生产)

2023-08-30 21:54:14 来源:互联网

环球汽车7月消息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兵马俑创新(兵马俑制作采用模块化生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

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以其制作精良和复杂工艺为人们所熟知。最近考古工作者发现兵马俑中的陶俑大多是用模块化制作的,这让我们又一次了解到秦国制陶工业的发展。

陶制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日用品,之后随着文明的发展,中国制作陶器的水平也日益增长。不过自从进入殷商时代之后,青铜器开始出现,逐渐取代了陶瓷制品的地位,这让陶器逐渐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过兵马俑的出现,让我们对于秦朝时期的陶器制作水平有了全新的了解,那么秦朝制陶工业有多先进呢?

上图——兵马俑遗址

由于秦朝只存在了三十余年,因此属于秦朝的陶器文物出土数量也十分有限,基本都集中在关中地区的秦都咸阳以及临潼秦始皇陵区周围的秦代墓葬中。不过从这些仅有的陶器文物中,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秦朝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始皇陵,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秦朝作为终结了六国乱世的大一统王朝,其在建立之后对于全国的各种制度和行业进行了整合,陶瓷制造也自然也不例外。在如今咸阳阿房宫遗址以及秦始皇陵周围出土的陶器和砖瓦上,大多有详细的陶文戳记。这些标记的内容包括:"都"、"都昌"、"左司"、"右司"、"宫皇"、"宫屯"等,这些部门应该都属于当时被秦朝中央官署直接管辖的制陶作坊。

上图——秦始皇陵

除了这些官办的作坊之外,部分陶器很有可能是地方政府管辖的作坊所监督生产的,他们的表面上往往有诸如"咸阳成中"、"咸阳如倾"这样的戳记。以上这些陶器说明在秦朝时期,大部分的陶器生产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掌控,这也能够从侧面显示出秦朝大一统制度的广泛性。

上图——秦咸阳城遗址

不过除了这些官办作坊的陶器之外,也有部分陶器和陶俑似乎是出于私人作坊之手。这些陶器上面的戳记多为"咸郧里角"等在工匠名字前注明地区的形式,这足以说明兵马俑以及秦陵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生产力,而这甚至超出了秦朝官办作坊的生产能力。

除了陶俑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大量陶制用具,它们主要为泥质和砂制灰陶,其中包括炊具和盛储器,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陶仓在内的明器。秦代的陶制日用品大多都是采用陶轮成型的,只有少数异形器是通过泥条盘筑的方法做成的,这也能够让陶器的产量得到不小的提升。

在说起秦朝的陶瓷器成就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在秦始皇陵周边陪葬坑内的兵马俑。在三个葬坑中,共有陶俑,陶马等共8000余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整体排列却异常整齐,代表着中国陶器制作的一个高峰。

上图——兵马俑人形陶俑

这些兵马俑中的陶俑,比例多为1:1制成,因此它们的大小要远远大于普通的陶器,这使得它们在制作过程中和其他陶器有完全不同的流程。对于这些陶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它们能够稳固地站立起来,为了解决这个方法,当时地陶工想到了两个解决办法。

首先是将人和马地腿部做成两个实心的圆柱体,这让它们能够承受陶俑其他部分的重量,不会被压塌。

其次便是在这些陶俑的腿部之下,放上一块实心的足踏板,这样不但可以让陶俑下半部分的质量增加,降低其重心,还可以让陶俑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它们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上图——人形俑与其足踏板

除了腿部之外,陶俑的躯干部分多为空心的,这样可以保证陶俑的重量不会过高。不过这也意味着其腿部和上半身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朝的陶工采取了模块化制作工艺,他们会分别制作陶俑的头部上半身,腿部以及足踏板,在分别制作完成之后再将它们拼接起来。

这样的制作流程不但符合陶俑的形制特点,更可以加快其制作流程。对于差异不大的腿部和上半身,可以进行大规模烧制,之后在分别制作其头颅,这可以加快整体制作流程。

更重要的是,相对较小的模块可以在小陶窑中烧制完成,而整体的陶俑则必须在足够大的窑中才能完成加工,这样的生产方式也可以让咸阳城中的小作坊加入到陶俑的制作中来。

正是因为生产兵马俑的陶窑有不同的大小,因此陶俑在烧制流程上也有差别。兵马俑中的陶俑大多都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即先用陶模做出初胎,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这些陶俑中有的是先分别烧制,再进行拼接,有的则是先拼接,再进行烧制,这可能和不同陶窑的大小有关。

秦朝陶工在制作陶俑的时候,对其进行了十分有效的优化,让它们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姿态,并且通过模块化生产的方式,在加快了生产速度的同时,也能够在其面部等细节上保持一定的差异,让兵马俑具有了生动的形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现在经过考古发现的兵马俑主要分布在三个陪葬坑中,这三个陪葬坑根据其发现时间的先后被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号坑。其中一、二号坑规模较大,三号坑面积较小。在经过研究之后,考古人员认为这三个坑中陶俑的排布是对当时秦国军队排兵布阵的模仿,而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

上图——兵马俑一号坑

首先在最大的一号坑中,有着整齐排列的六千余具人形俑和部分陶马,其呈现东西向排列。在坑的最东端是三列横排武士俑,他们大多手持弓箭等远程武器,应该是其中的先锋部队。在它们后面的是,六千名手持戈、戟等长柄兵器的陶俑,应该是军队的主力部分。

在较小的二号坑中,则是一个由步兵,骑兵和战车三个兵种混合编成的兵阵,里面有弩兵方阵,战车方阵,骑兵方阵和混合方阵四个部分组成。二号坑中的陶俑种类比一号坑更加丰富,这也是整个兵马俑遗址的精华所在。

三号坑的面积很小,和二号坑东西相对,呈现出"凹"字形,里面只有一乘战车,以及六十余个武士俑,这里被考古学家看作是指挥一二号坑将士的军幕所在。

通过对三个陪葬坑中陶俑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秦朝军队在战斗中的阵型排布以及武器装备情况,这对研究古代战争史有着极大的帮助。

上图——兵马俑中的马俑

更重要的是,由于兵马俑在制作上十分精良,因此其中的将士们虽然神态各异,但是大多神采飞扬,骑兵胯下的战马也大多两耳竖立,张鼻嘶鸣,仿佛马上就要冲锋出去,这都让我们看到了秦朝将士们的高昂士气,这也是他们能够征服六国的根本原因。

上图——服饰各异的陶俑

除此之外,一二号坑中武士俑的服装和装备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距,甚至连他们的甲胄样式都是不一样的。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秦国刚刚战胜六国,其军队中可能存在部分六国降卒,而且他们还在使用曾经的装备。

不过这也让我们不禁遐想,既然兵马俑的制作如此重视细节,并且每个陶俑之间都有差异,是不是可以说明每具陶俑的背后都有一名真实的秦军将士,工匠们是根据他们的面貌制作的陶俑,这才能够将其制作地栩栩如生。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参观兵马俑就意味着我们和祖先的直接对话,这不禁令人心潮澎湃。

上图——影视剧中的秦军方阵

秦始皇陵周边的兵马俑作为我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秦朝时期陶器制作地发展情况,并且对我们研究秦朝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从制陶技艺上看,兵马俑在制作上采取了模块化的制作方式,将陶俑分为上身,头部,腿部以及足踏板四个部分分别制作。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让其拥有个性化的细节,而且也能让陶俑获得稳定的形态。而且这些陶俑还展示出了十分精湛的烧制技术,这也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

而且兵马俑的排布可以让我们对秦朝的兵阵形式有更好的了解,其中的武器装备更是难得的历史资料。而且这些陶俑在经过精心制作之后,他们都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其他雕塑所不具备的特点。通过它们,我们似乎能够和古人进行直接的会面,并感受到秦王朝的恢弘气象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陶器:土与火的结晶》

【2】《史记·秦始皇本纪》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成都预公告44宗共计2200亩住宅用地 11月25日前出让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